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省互联网举报平台 > 媒体求证 |
网传消息截图
近日,网上热传《河南一地发现千年粮仓,存储量惊人,仓内食物千年不腐》文章,文章称:2004年河南洛阳一家轮胎公司在搬迁的过程中,无意间发现了疑似古代用于存储货物的仓窖,专家判定此次仓窖遗址有可能就是著名的隋代回洛仓。在这座一千多年前的粮仓中发现287座仓窖,储量非常惊人,同时还在160号仓窖中专家还发现了部分粮食,这些粮食表面看上去并没有腐烂的迹象,专家将这些粮食送到了当地农业部门进行培育,后来的结果让人们大吃一惊,这些千年前的粮食谷物竟结出了谷穗。
这是真的吗?
网传文章截图
河南文物局科普:回洛仓是隋代大运河沿线的大型国家性漕仓之一,具有完整的仓城格局和众多仓窖遗址,全面反映了隋代漕运粮食储藏的情况,是隋代大运河漕运情况的实物见证。
2007年,洛阳日报《洛阳市东北郊瀍河乡发掘隋代回洛仓遗址》文章介绍:我市考古工作者对市区东北郊瀍河乡小李村附近发现的一处古代大型仓窖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初步推断这处仓窖为著名的隋代回洛仓。市文物工作队对编号为C56、C63和C64的3座仓窖进行了发掘3座窖内均未发现粮食朽痕。
据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阳隋代回洛仓遗址2012~2013年考古勘探发掘简报》描述:仓窖内未发现粮食朽痕,根据对仓窖底部采集的土样进行浮选和进行植硅石检测,目前仅鉴定143号仓窖存储的粮食品种为单一的“黍”,其他3座仓窖内存储的粮食品种,还有待今后经相关的仪器检测后确定。
另外,官方部门以及权威媒体都没有“回洛仓仓内食物千年不腐”的相关消息。
可见,回洛仓仓内食物千年不腐不实!
另据洛阳日报《含嘉仓:储藏九州租粟 谷粒千年分明》阐述:在被发现的粮窖中,除160号窖内保存着一窖完整的粮食外,其余全为空窖。而这一窖粮食足以令世人惊叹:被发掘时,窖里的粮食粒粒分明,有的呈棕色,有的发黄。考古工作者利用仪器检测,发现这些粮食颗粒48%被碳化,52%是有机物。人们在粮窖的木板缝隙中发现的谷子样颗粒,竟在取出的第二天发芽。
综上所述,网传文章系七拼八凑而来,为吸引眼球,夸大事实,不能信。
网传文章截图
网络辟谣举报平台提醒:
面对网络上纷繁复杂的信息,广大网民要理性对待,要提高自我科学素养学会辨识信息的真伪,不要盲目转发,避免被不实信息所蒙骗。
我要举报 |
热线:0591-96123
邮箱:fjjubao@sina.com
谣言处置 |
法律法规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