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省互联网举报平台 > 安全警示
让“准考证丢不了”尽早实现
2020-07-13 10:45:01 宋鹏伟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锦星
分享到:

7月6日,高考前一天,一名女生不慎将装着准考证和身份证的文件袋,丢在了共享单车车筐内。幸亏热心路人发现,及时交到杏花岭大队交警手中,而交警则多方联系,仅用1小时便联系到了失主。(7月7日《太原晚报》)

高考对一个人一生的意义不言而喻,因此社会关注度高,有关的新闻也多。而丢失准考证,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杨贵兰丢了准考证”的假新闻每年都在朋友圈疯传,以至于有关部门要出来提醒不传谣,但同时,类似的事儿也确实存在,甚至“妈妈将孩子高考准考证当废品卖了”这样的事儿,像极了谣言,却并非谣言。

其实,这种意外也是最惊心动魄和难以原谅的。读书多年,最后大考关头,却连最重要的一张纸都能弄丢,若是因此耽误孩子一年,真是肠子都能悔青。不过话说回来,只要基数足够大,这样看似最不应该的意外总会发生,而只要发生,对当事人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除了一再提醒,全社会还能为此做点什么呢?大数据时代,证件电子化是大势所趋,且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完全可以做到如纸质证件一样权威。譬如,坐飞机忘带身份证已经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很多机场都可以申请电子临时身份证,彻底解决了身份证件丢失、遗忘或者过期导致的问题。以高考为例,江西、山东等身份,今年高考报名和考点都已经采用了人脸生物识别技术,通过身份证号、姓名、照片信息与公安部人口数据库接口的实时比对认证,保障了考生报名的真实性,并能有效防止替考事件的发生。

可见,技术条件已经具备,中国在移动互联网应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支付、认证等方面也积累了大量经验。利用大数据和生物识别技术,完全可以在报名和入场等环节对考生进行有效核验。相比于传统证件,安全性更高,而且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是值得探索的方向,也是一条技术惠民的必由之路。丢不了的准考证,不远的将来也许就能实现。

我要举报

热线:0591-96123

邮箱:fjjubao@sina.com

谣言处置
法律法规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